现在所有的人,每天都在说,我要学习,我爱学习,我要为了什么而学习?
那学习这两个字,我们真的了解他背后的意思吗?
学习是透过外界教授或从自身经验提高能力的过程。
学习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:
狭义:通过阅读、听讲、研究、观察、理解、探索、实验、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,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(知识和技能,方法与过程,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)的行为方式。例如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知识的过程。
广义:是人在生活过程中,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方式。
学习这个词最早可追溯至孔子在《论语》中所言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”意思是,学了之后及时、经常地进行温习和实习,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?很明显,学习这一复合名词,就是出自孔子的这一名言。按照孔子和其他中国古代教育家的看法,“学”就是闻、见与模仿,是获得信息、技能,主要是指接受感官信息(图像信息、声音信息及触觉味觉等等信息)与书本知识,有时还包括思想的含义。“学”是自学或有人教你学。“习”是巩固知识、技能的行为,一般有三种含义:温习、实习、练习。“学”偏重于思想意识的理论领域,“习”偏重于行动实习的实践方面。学习就是获得知识,形成技能,获得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能力的过程。实质上就是学、思、习、行的总称。学是指知识和经验的累积,习是指知识和经验的实践。学属知,习属行。中国大儒王阳明曾提倡知行合一。
荀子在《劝学》中说道,“君子曰:学不可以已。”意思是,学习不可以停止,一定要持之以恒。
人从出生到死亡学习从未间断,从哇哇学语开始慢慢通过学习了解这个世界。
学习作为一种获取知识交流情感的方式,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的内容,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纪这个知识经济时代,自主学习已是人们不断满足自身需要、充实原有知识结构,获取有价值信息,并最终取得成功的法宝。
有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:
学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——《增广贤文》
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 。——孔子《论语》
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,思考,再思考。——爱因斯坦
学而不用则废,用而不学则滞;学用必须结合,二者缺一不可。
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:第一,学习,第二是学习,第三还是学习。——列宁
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,唯有学习,不断地学习,勤奋地学习,有创造性地学习,才能越重山跨峻岭。——华罗庚
如果不知道如何开始学习什么事物,那你可以对一切存在的事物问自己一句为什么它会存在?有什么作用?
观察他人的动作和话语,他为什么这样说话,为什么做这个动作?等等!
寻找着这些东西的含义,自己不知道,问别人,别人不知道,上网查,查着查着,或许某一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沉浸在学习里了!
发表评论